首 页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业务活动 信息公开 社会捐赠 学习园地 公众参与
愿作春泥去护花 记淮南市第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志
时间:2020-05-07 09:44:02     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

  “呼......任务终于完成了,这个假期我没白熬。”5月6日上午,在安徽省立医院,不怎么说活的小伙子李志拔掉针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微笑。

  今年这个非同寻常的5.1小长假,因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憋闷许久的人们最向往的就是能出去好好玩玩逛逛,可对于李志来说,他的这个假期可是难熬,因为他正是利用这5天的假日为了让一个即将枯萎的“花蕾”能重新绽放,独自住进省立医院继续把自己封闭着、憋闷着、煎熬着。假日一过,5月6日,那株远在北京、不知何名何样的病危花蕾将在他心血的浇灌下重生怒放在生机勃勃的初夏里,让她补回没有赶上的春天。

  这位默默的“护花使者”便是淮南市第28例、安徽省第22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志。

爱的种子终发芽

  李志是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已经离开了4年,但对淮南、对母校,李志还是充满了感情。因为正是在这里他提前拨下了爱的种子,没想到4年后一个出身才2年的幼小生命等来了比她长年龄长2岁的那颗宝贵神奇的生命种子发芽开花了,这个幸运的孩子第二次生命之花又将盛开了。

  2012年11月的一个周末,刚刚成年、才迈入大学校园不久的李志看到宿舍楼下停着献血车,主动拉着室友向志愿者咨询怎样献血。听志愿者介绍说献血的同时留取一份血样,就可能在将来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时,在同行的室友还在犹豫的时候,李志挽起了袖子……

  “当时也听志愿者说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小,不一定能遇上,留样也只是觉得给患者留一份希望总归不是坏事,没有放心里去。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配型成功,真的能去挽救一个宝贵的生命。”2019年12月的一天,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7年前留取的那份血样与一名远在北京的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的消息,一向处事不惊、不喜言语的李志还是有点小激动。

  “可能这就是一种缘分,那么多人就我配上了,我不能不去,不然那个小妹妹就没救了。”尤其是得知患者还是一个刚满两周岁的孩子时,李志没有犹豫,当即答应。即使身在外地工作繁忙,还是一趟趟的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赶回淮南配合做好一系列捐献前的准备工作。

  因为2020年初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耽搁,需要复检的项目不得不拖到3月份才重新开始,为了节省时间,更快地拿到体检结果顺利捐献,李志和工作人员协商就近复检。可在复检结果出来后,因为此前体检中的部分项目又超出了捐献要求的有效期,他不得不进行第三次体检。这期间,他数次奔波,毫无怨言。

无声的播种也会有花开的声音

  向来低调的李志从来不愿因为自己麻烦别人,他总是用自己有限的休息时间配合做好捐献的一系列工作。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4月的这5个月时间里,单位、朋友、同事、家人都不知道他要捐献的事情。

  捐献需要住院一周,李志决定趁着5.1放假悄悄去捐献,不让任何知道,不占据一点工作时间。淮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再叮嘱要向单位说明情况,李志无奈才告知单位。

  “为人厚道,不爱说话,做人做事低调,只管默默做不愿张口说。”大学四年的室友和中学的同学对李志有着相同的评价。

  大学期间,家里的顶梁柱父亲患了恶性肿瘤住院治疗,李志和双胞胎的弟弟都在上学,两个姐姐也未成家,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一下扑面而来,李志还是默默地咬牙扛着,他想方设法利用课余时间到处打工赚钱,也不向学校、老师和同学透露自己的困难、申请任何救助。

  “在公司小李平常话虽然不多,但工作勤恳,做事稳重,不挑不拣,不计较得失,任劳任怨,这样的年轻人很难得,我也把他当着弟弟样看待。”李志所在部门的领导蒋萍对他赞赏有加。李志所在的质控部成立不久,负责对公司研制生产的药品进行相关的检验工作。但因岗位特殊的要求,经常需要24小时连班倒,很多同事吃不了苦纷纷转岗,李志从2018年10月到这个岗位一直坚持到现在。因自己具备良好的视力,李志还额外负责了灯检的岗位,24小时不休跟着生产线,对着背景光检查样品质量,一趟班下来,双眼往往酸胀流泪,十分难熬。但李志都默默地坚持着,没有向领导抱怨过一句,更没有因为家庭的困难和自己的优异表现向单位提过额外的要求。

  “虽然他只做不说,但相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他帮人从不惜余力,这样的朋友一生中难得,值得终身相处。”李志十几年相处的朋友雷珊珊就是靠他们间长久踏实的友情得出的感悟。

  朋友要搬家,一个电话,李志能赶几十公里跑去,扛、背,楼上楼下一趟趟地跑,直到干完再累都不会多说一句话,干完就走。

  但他的这份沉默和付出,别人都会看在眼里、赞在心上。

爱的土壤滋养绽放

  丢下什么种子就会发什么牙开什么花。“坚持走到捐献这一步,其实跟家里有关系。”虽然不愿多说,但提起家庭,李志还是满怀感恩,尤其是父亲,是李志人生成长中那最富营养的沃土和旗帜。李志生长在皖北一个普通农家,姊妹4个,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无法养活全家,父亲早早出去打拼,没有多少文化的他靠自己的坚强勤奋和努力成了高级技工,一个人养活了一家六口,供养出李志和弟弟一起上大学。对于孩子的教育,父亲身教多于言传。李志从小就记得,父亲也是一个不喜欢多说话的人,但是一个热心肠,喜欢帮助人,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只要需要相助,父亲都不会打个打顿,哪怕自己骑车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也会顺便给代一程。

  母亲和姐姐的勤劳持家李志从小也都看在了眼里、学在手上。李志几岁时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干农活,耩种、耙地、拔草、割麦,这些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可能听都没听说的词,至今李志都出口就来。上学更不用父母操心,自己骑车去上学,每学期领会来的是一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虽然一家人过得清贫和艰辛,但其乐融融,满是幸福,父母的善良、厚道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成长。

  眼见几个孩子都即将供养出来,全家的好日子指日可待。不料李志大三的时候,父亲不幸查出恶性肿瘤,一下改变了全家,父亲一直在接受着难熬的化放疗,离家数百公里的李志每两周固定回家一次看望父亲。但全家人的爱和坚持也让坚强的父亲一直保持较平稳的状态。

  在这漫长痛苦的治疗过程中,父亲和全家经受的一切都刻在了李志的心底,对生命和健康的宝贵、对能救治的那份渴望他更深深体会。自己能去救一个被病魔苦痛折磨的孩子和家庭,李志别有一番感悟和心情,他只有一个最朴素的心愿,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尽快救好那个可怜的小生命。

  对于李志捐献,其实全家心情很复杂,母亲和姐姐都担忧因李志消瘦的身体和比较辛苦的工作,捐献后会影响恢复,父亲虽然也担心,但一直默默支持他。姐姐几次电话里声泪俱下地责怪他、劝阻他。

  “对捐献过程和相关知识其实真是不太知道,只是从网上找点资料看看,但网上说什么的都有。虽然我也曾有点担心,但我不会有丝毫动摇,必须去做!我理解家人的心情,但这件事我得坚持自己的选择,生命重于一切,何况是个孩子的生命。”李志一字一顿地说。

  病房楼下就是美丽的包河公园。可李志住院捐献准备这几天,没有走出病区,一个人在病房呆着,急了就往窗外望一会外面的风景,在病区走廊里来回走走。尽管医生没有禁止他出去,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多次叮嘱他只要带好口罩就可以到公园去散散步活动活动,但他还是忍着,他说不能有一点风险和闪失,要保障把最健康的生命种子顺利送给那个急盼的孩子。自己憋闷几天,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5月6日,虽然美丽的春天已提前一天悄悄退场,可旺盛的初夏小荷就会绽放。当天,李志捐献的生命种子就会种入那个即将枯萎的小花蕾的体腔,花儿将会迎着初夏的朝露阳光生长怒放。他这片愿作春泥般护花的绿叶悄无声息地默默祝福远方那朵即将灿烂的花儿永不凋谢,快快长成参天大树。

20050709424877

20050709433287

20050709434575

20050709435775

  

 
友情链接: 中国红十字会    安徽省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安徽省红十字基金    淮南市人民政府    皖事通办
版权所有:淮南市红十字会
通信地址:洞山中路市财金大厦7楼 电话:0554-6866621 6866625 皖ICP备140089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