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菊是一个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农妇,身高马大,性情直爽,快人快语,在农村可是里里外外一把好手,本来过着耕作持家农家平凡的生活,但7年前她却迷恋上另一种生活,参加公益,志愿服务,从此在这条道上执着地风风火火奔波着,不管啥事啥活,她李文菊没有怕过、累过、退过,总是第一个冲上前,成了淮南市潘集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管家”和著名的“女汉子”。
7年倾情执迷公益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文菊经朋友介绍参加了定远县的一个公益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对她触动很大,她开始关注公益。不久李文菊得知淮南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杨同林在潘集地区经常带着许多像她这样的普通农民志愿者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帮扶活动,她动了心,主动打听,如愿以偿加入潘集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一次,她参加去养老院关爱老人的活动,能干的李文菊给老人烧饭做菜、打扫卫生,忙得像在自家一样,老人们看在眼里爱在心上,拉着李文菊的手舍不得让她走,让她十分触动。“老人太需要我们,哪怕给他们多说几句家常话,他们把我们当成了亲人,你不由得不把他们当做父母一样对待。”李文菊和老人洒泪而别,从此这个“女儿”经常出现在老人们的面前。
李文菊和杨同林是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相知相惜,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共同的追求与乐于助人的习惯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没有工作,为了生活和支撑公益,想尽一切办法,她练就了一手针线活,用毛线能钩出各种各样的鞋,杨同林则靠一手好剪纸,两口子靠夜市摆地摊卖点手工养家糊口。可自从她和老人们结缘后,冬天她就老给人钩棉鞋,春秋就钩拖鞋。几年来她给周边敬老院、养老院老人送去了400多双她一针一线钩的鞋,穿着又软又暖又轻巧的毛线鞋,老人们喜在心间,一个劲地夸这个“好闺女”真贴心。每次去看老人,李文菊总是拿出她的好手艺,给老人包饺子,让老人们有一种家的感觉。
除了牵挂老人,就是孩子,她这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太能体会留守儿童和他们不得不在外打拼的父母的不易。她带着志愿者们走进周边许多乡村小学,给孩子们送去无尽的欢乐和温暖。潘集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和无偿献血宣传动员等其他志愿服务活动也在她和杨同林的努力下风生水起地做起来。一年到头她没有闲着的时候,服务队总有干不完的事。
创建服务拼命上岗
2019年春,他们志愿服务队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文明交通劝导,离预产期还有2个月的李文菊挺着大肚子天天到交通要道服务,她家离执勤点几公里,每天骑车来回奔波,早上5点她就出门,在服务的道口从早5点多一直到晚上6时许,一站就是一天,长时间站立导致下肢严重浮肿,脚穿不上鞋。一天下雨,她还站在路口忙活,过往的行人劝她,别人担心她,她不以为然,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有干不了的活。7月盛夏酷暑,正是淮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关键的阶段,看到队员们整天忙着创建服务,李文菊又坐不住了,刚从月子里恢复不久的她丢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又上路了,一连几天在烈日下奔忙,晚上回家还要带孩子,无法休息,连日的辛劳和烈日蒸烤,这个铁打的女汉子再也撑不住了,中暑昏倒在服务岗路口。幸好被交警及时发现救起。而稍缓过神,她又照样执勤了。
逆行抗疫不怕风险
2020年初,淮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区封闭管理,交通停运,在人们居家不出门保平安的情况下,李文菊,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汉子”依然风风火火、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风险地又冲在前。
从1月26日起,李文菊和杨同林就一边忙着号召组织队员们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各个社区防控工作,一面到潘集区红十字会协助工作,一面在本社区成了防控执勤点的主力。潘集区红十字会人手极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她和杨同林把志愿者排好班,白天跑去红十字会帮忙,晚上回来协助社区工作。
随着社区管控加强,各个社区工作人员都十分吃紧。李文菊所在的小区是一个渔民搬迁和廉租房社区,比较偏远,居住的老年人较多,农村人平时就比较随便,小区没有什么管控,能上岗的物业人员只有3人,还年龄偏大,物业还要忙着其他工作,杨同林从年初二就一个人守在这个执勤点上,本就患有多年股骨头坏死、下肢残疾、身体虚弱的他十分疲惫。李文菊见缝插针来协助他,每天从几公里外的区红十字会忙完一天回来,做好饭,再去执勤,顶杨同林一会,让他能歇一歇。杨同林有时带着志愿者去给其他地方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他们想法设法买到口罩、酒精,李文菊就成了这个执勤点的“一把手”。有时李文菊嫌杨同林没有自己行动方便麻利,就自己骑着车去其他小区和执勤点送。
2月9日,离李文菊家2公里外的潘集区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正式投入使用,隔离区的卫生需要有人打扫,但在当时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没人愿意去。李文菊得知情况,丢下孩子逆行而上,主动去请战,承担了此项任务,每天两趟利用中午晚上时间去打扫,骑车来回奔波,只带着口罩和手套简单的防护,把隔离区里里外外、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她一声不吭,干活卖力、认真,一口热水也顾不上喝。到了饭点,再饿,她也谎称自己吃过了,再晚她也是回家自己做饭,她说,隔离点工作人员订的盒饭贵,20块钱一盒,不忍心花公家的钱。“花钱也请不到这样的好护工!”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隔离点还特意给李文菊制作了编号“008”的出入证。
“你傻了,那里多危险,你又不是人家派去的,一分钱也没有,家里孩子还小,你去那里干啥,你不怕传染全家?”有人这样担心地给她说。“人家医护人员都冲在前面不害怕,人家也有家,我怕啥,这个时候还分什么公家私人,有没有报酬,我是志愿者尽尽义务我自己愿意就行了。”大大咧咧的李文菊不以为然这样答。
隔离点事忙完了,李文菊就赶回社区继续执勤。夫妻俩从早到晚天天出现在社区门岗执勤点。
这个偏远、以搬迁农民为主的小区管理比较难,期间就发生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和居民的冲突,物业管理人员被打伤事件,管理压力就更大了。可后来当居民看到李文菊这么多天在风雨中站着、忙着,苦口婆心地给出入居民讲解、认真检查、登记时,十分感动,也就主动配合,不由敬意了。
2月26日晚,一位老人在家洗澡晕倒,老伴没有办法跑到执勤点求助,李文菊和杨同林赶紧跑到老人住的4楼,把老人搀扶到门口送上来接的车到医院。
3月随着复工复产,各个公共场所管控和社区大环境的清理,更需要志愿者。李文菊又带着大伙马不停蹄地奔忙在潘集区地下商业街、大商场和周边社区。
4月潘集区文明创建又开始了,李文菊带着队员们又常规出现在当地各个重点交通道口。
2020上半年这近半年的时间,风风火火的李文菊几乎连轴转没有停歇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