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业务活动 信息公开 社会捐赠 学习园地 公众参与
小善成大爱 记淮南市第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彦
时间:2020-04-24 09:17:50     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

  “亲爱的宝贝,你一定要好好的,好多你不知道的爱着你的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一路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给你加油,给你爱的力量,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你快乐幸福!你是最棒、最帅的!坚信,你一定会和爱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快乐地生活着!永远爱你的另一位与你血脉相连的妈妈。”

  4月23日,在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看着饱含深情的这封虽然很短但写了许久、数遍的信和那袋带着自己体温与浓浓爱意的宝贵“生命种子”装进保温箱,看着“护种使者”匆匆离开的身影,刚刚拔掉采集针头的淮南市第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彦,疲惫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眼里闪着泪花。她盼着、想象着远在湖南的那个患白血病的12岁伢子能尽快边输着她的这份生命礼物、边看着这封几十年来她第一次写的信,仿佛看到孩子苍白、消瘦的脸上也绽开了花一样的笑容。

救命不能半点耽搁

  王彦是迄今淮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高分辨配型采样历时最短的。1月8日下午,淮南市红十字会接到王彦的高分辨配型采样通知便当即电话联系征求她的意见,“我现在可以去做吗?”没想到王彦这样干脆利落地答复!20分钟后,王彦的两管血样就寄出去了。市红十字会反馈结果时,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十分赞叹。

  1月20日,王彦的高分配型符合、体检通知一并下发。因临近春节,医院体检部分项目暂停,本想春节一过就能继续,没想到遭遇了这次疫情,一直等到3月10日才重新启动。

  这期间王彦十分着急:“孩子怎么样了,你们可能打听到消息,什么时候能捐,早一点捐孩子就少一点痛苦、少一点危险,捐迟了,万一孩子出现意外怎么办?”这是她这段时间常问的话题。“唉,我很想知道孩子的情况,可又怕听到不好的结果。”成了王彦的心病。

  十天后,体检结果合格,市红十字会通知她近期将确定具体捐献时间,此时王彦所工作的餐馆也通知复工了。“我这段时间家里有事,暂时没办法工作,你先找个人顶上吧。”这让老板意想不到,任凭老板怎么问、催,她就是一句话:“不行,上不了班,什么也没我的事重要。”干事干净利落的王彦担心上班后抽不出身去捐献,便“忽悠”了老板。

  体检报告,王彦血糖、血脂有点高,她坚持吃素,空闲时爬山锻炼身体,希望保持最好的状态去完成捐献。

  王彦本以为能和家人说通快快乐乐地去捐献,可没想到招致家人的反对,尤其是母亲担心伤害她的身体根本就做不通工作。王彦姊妹四人,她是老小,虽然今年王彦已45岁了,但在全家人眼里,她还是最受呵护的老小。母亲说啥也不信,不想让已没有小家呵护的王彦再受一点伤害。两个姐姐也是反对。

  “算了,他们不同意,我不说、不争了。我认准的事一定得做到,何况是救一个孩子的命,一点也不能耽误,快刀斩乱麻。我告诉老母亲,这段时间饭店复工忙得很,不回家了。等我捐完健健康康地站在她面前,我才告诉她,她也就不得不相信了。”王彦有点得意地笑着说。

  “不要欢送、不要陪,我自己去,不寂寞。过几天悄没声地回来上班,谁都不知,该干啥干啥,就行了。千万不要什么宣传,我就做了我能做到的事。”王彦摆着手给工作人员叮嘱。

  王彦因是过敏体质,加之有高血压家族史,住院期间注射动员剂,发生了很罕见的不适反应,头晕头痛呕吐吃不好睡不着,很是难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十分担心她的身体能否坚持。她还是那快人快语的风格:“救命不能耽误,你们不要考虑我,来就是救命的,我必须完成使命!”

善成自然

  王彦出生在淮南一个普通的矿工之家,和当年大多数矿工家庭很相像,全家只靠父亲一个人工资养活,母亲在家带着4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她清楚地记得5岁时曾经饿晕过,差点要命。但艰难困苦中并没有磨灭普通矿工之家那朴素的善良。那时住的都是小平房,左邻右舍都不容易,父母常常自己挨饿也周济邻家的孩子,匀出一碗饭给乞讨的。父亲爱钓鱼,钓的鱼都分给邻里们共享。虽然日子很苦,但这些人性的善良友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彦的成长。

  “经过苦难,才知道去帮助有难的人。”王彦感慨。她从小就跟着父母去给流浪者送点饭、送件衣。8岁时路上碰到一个边走边哭迷路的小朋友,她主动上前陪护把他送回家,可自己回家时也迷了路,后被家人找回。

  成年后的王彦尽管生活经历许多波折,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始终没有变。在哪打工,工友遇到困难,她都第一个相助。路上遇见有人骑车摔倒、车祸伤人,别人躲得远远的,她不管不顾冲上前去照看伤者、扶上一把。走到哪看到流浪、乞讨的,她也由不得帮帮。几年前她家附近有个当地人都熟悉的流浪汉长期在那一片游荡,王彦每次遇到都会给20块钱够他保持基本温饱。与好友上街因她给乞讨人钱多次与好友发生争执,好友劝她别滥施爱心,那些乞讨者可能就是骗子,但王彦不忍心,觉得也许是困难者,遇上了就帮一把。

  在深圳打工期间看到深圳和香港都有慈善组织为非洲难民等募捐,她多次上前捐款。汶川地震,她还专门给灾区寄去了一包衣服。

  遇见流浪猫狗,她会赶紧买来食物喂饱,还经常带回家养着。一次准备出门游玩,在火车站的垃圾桶边看到一窝还没睁开眼就被遗弃的小狗,王彦放弃了出游计划,不顾环卫工人的劝阻把小狗抱回家精心照顾。待到小狗长大她又挑有爱心的人家把小狗送出去。就这样不断救、不断养、不断送。她目前的工资大部分都是花在了照顾流浪动物上面了。就是在如今的餐馆打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老板同意她能把剩菜剩饭打包带走喂食流浪动物。“小猫小狗是条命,真不忍心它们受罪。”

  看到街头有献血车,王彦就上车献血,她说在深圳的献血证有好几本,后来回淮南时都没带,觉得要那些证明没必要,自己做了就做了,心安理得。

  2014年8月,正是淮南掀起向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淮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宝学习的热潮期间,已回到淮南的王彦一天正好到地下商业街购物,看到出入口的献血屋,就自然走进去献血,红十字志愿者热心地向她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她觉得这个早该做的事,因为此前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么重要、不知道在哪采而没有早点做很是遗憾,当即献血留样。此后她又多次献血,在淮南的献血证也有了好几本,每次献血时还不忘打听下配型的情况,但一直没得到消息。

  2020年这个非同寻常的难忘春天,这份惊喜到来了。王彦把这次捐献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机遇,“没有什么考虑,就是开心。”

做快乐的自己

  “我这日子、这工作,太平凡,按一般人看可能真算不上什么幸福,但我觉得知足、快乐,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工作生活,没什么不好。爱是有传染的,我也把这种快乐带给了别人,这就够了。”王彦毫不掩饰自己真是在别人眼里并不幸福的经历和生活。

  为了不让父母再受苦受累,18岁的王彦没有继续求学,就开始了打工生涯。

  那时王彦在淮南一家小餐馆工作,工资很低,但聪明伶俐勤快好学的她用心偷偷学厨艺,练就了一手好菜,还经常能帮厨师顶顶活,她本想自己也能筹够钱开个小饭店,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后来家里发生了变故,父母先是分开,后父亲也不在了。

  王彦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随着南下打工潮到了深圳,在一家大酒店做服务和前台管理。

  刚上岗不久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一位脾气暴躁、蛮横的客人因找不到充电器大闹前台,别的服务员劝不了,被骂的不敢吭声。这时王彦出现了,她热情有度、和声细语地解释、处理,让那位客人平静了下来,看到眼前这位个子不高、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客人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一场“危机”就这样春风化雨烟消云散了,而且这位客人后来还常到这个酒店来住,他说就是冲着这个和蔼可亲、聪慧伶俐的小姑娘的周到服务才来的,以后他们还成了好朋友。她也收到了酒店开业以来客人第一次给的小费、也是当年最高的小费100元,只是他没要,后又返给了客人。但也轰动了整个酒店,老板对这个刚入职的年轻姑娘刮目相看。后来遇到客人给小费的越来越多,但王彦都一一婉拒了。她觉得客人给自己一个赞就是最好的褒奖,钱不重要。因工作能力强,又热心勤快,王彦是同事们最愿意搭班的同伴。

  2012年,王彦回到了淮南,依旧是在一家酒店工作,一人身兼数职,一早6点半就得去采购食材,回来忙前台后堂,啥活都干,老板对她十分信任和欣赏,虽然比别人多干了许多,但只要大家在一起开心,就行了。王彦没有过多要求。

  王彦独自租住在一处民房,和房东以及七八家房客在一个院子相处,但只要有她,这个大院就充满了温馨快乐,和大家聊聊天、开开玩笑,楼道、院里公共区域的卫生王彦不吭不响全包完,下雨了只要王彦在家就帮着一家家收好衣服。院里住的一位老人,王彦长期帮他洗刷。大家总是亲切自然地喊她“彦子”,像一家人样,尽管离自己工作的地方较远,可她舍不得搬离。

  “其实同一个地球上的人都应该是亲人,大家都和和气气、互帮互助该多好。”王彦一直心怀这个单纯、美好的愿望。

  王彦随身包里常备着一次性手套和废旧报纸或一卷卫生纸,不是洁癖,是为了捡拾处理随处遇到的宠物粪便。“随手的一点小事,你做了,不知道会方便多少人;你做了,别人看见了,也许下次他也会做,或者宠物的主人也会注意。”

  公交车上遇到老人等需要帮助的,她会自然扶一把让个座,这些对于王彦来说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爱分享出去就是幸福快乐,你把爱传出去,你身边就都是爱,现在文明礼貌、做好事的越来越多了,这就是一点点“传染”的。我们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只能做这些小事情,可你要连这些你能做到的小事情都不愿做,还能成大事吗。只要是好事就应该伸手做。”

  “我是个知足常乐、容易知足的人。别人都说我傻、没心眼,没房没车没家工资也不高,一个人整天乐呵呵的。我觉得能帮助别人就是快乐、幸福,只要自己认为过得开心就好,心宽天地宽。别看我不年轻了,可我的心态不老。”

  容易和别人沟通的王彦总是毫不保留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铭记心底的遗憾与牵挂

  捐献前,王彦就一直无数次提出她唯一一个要求和“条件”:“我就一个愿望,捐献时用你们工作人员的手机让我给那个孩子视频下,就看一眼,看看他是什么样子,即使以后不能联系,不知道他叫什么,但我心里好记着他的模样,永远记着。不然我心里不安。这段时间我急死了,不敢想,一直不知道孩子怎么样了。”

  但因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没能让王彦实现,她有点遗憾,老是念叨着。

  “为这个生命中有缘的孩子送上这份特别的生命礼物,是巧合,也是自然,对自己不算什么,只是自己幸运遇到了这么难得的机会,只希望孩子尽快康复就好,别的都不重要,我会悄悄记在心底,为他祝福。”开朗、简单的王彦转念又释然了。

  采集时王彦老是催问患者那边的医生到没到,几点钟能给孩子输进去。当工作人员告诉她患儿和家长给她带来了十分感人的感谢信时,王彦就忍不住哭了起来。采集结束,王彦迫不及待地拆开那封特殊的“家书”,看到懂事的孩子和真诚的父母用心写的信和特别叠成小船的造型,王彦抑制不住,失声哭出来:“经历的一切都值得,我没白来。想孩子了,我就看看这封信……”

20042409154654

20042409155844

20042409160954

20042409162610

20042409164639

20042409170866

  

 
友情链接: 中国红十字会    安徽省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安徽省红十字基金    淮南市人民政府    皖事通办
版权所有:淮南市红十字会
通信地址:洞山中路市财金大厦7楼 电话:0554-6866621 6866625 皖ICP备140089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