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业务活动 信息公开 社会捐赠 学习园地 公众参与
一波三折终圆救人夙愿 记淮南市第2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赵军磊
时间:2020-04-10 18:19:07     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

  六年爱的守候,两次配型成功,五次体检,无数次的奔波,期待、失落、担忧、遗憾,交织起伏。2020年4月9日,淮南市第26例、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赵军磊的夙愿经历了这数年的波折终于得以实现。一向做事沉稳的赵军磊也不免激动、感慨。

第100例幸运擦肩而过

  2019年10月的一天,淮南市红十字会又接到一个造血干细胞捐献再动员通知,打开一看“赵军磊”。这个熟悉的名字和身影一下又闪现眼前,大家一阵欣喜:“这个不需要再动员,肯定会支持!这一次也但愿能实现!”

  “红十字会的?不会搞错吧?我配上的那个早在几年就终止了,怎么会又配上呢?”开始先接到省红十字会电话的赵军磊不相信,认为是骗子。可当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再次打来,他觉得这可能是真的,因为手机里三年前就留存了这个号码,但他感觉蹊跷,怎么会又配上一个呢,这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分之一的配型几率不会两次都让自己碰上吧。

  2014年是淮南乃至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一个永载史册的里程碑,7月习近平主席出访韩国在首尔大学演讲时,高度赞扬中国志愿者、我们淮南的好小伙张宝不顾个人遭遇严重车祸刚刚恢复依然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挽救生命的大爱义举。淮南掀起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热潮。而此时,新集煤矿也刚刚诞生了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郭学良。9月,淮南市红十字会联合新集煤矿开展了远学张宝近学郭学良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新集人排队献血采样的场面很是动人。大学期间就一直坚持献血、献血证好几本的赵军磊再次热血沸腾毫不犹豫献血采样。他希望这个幸运也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实现救人一命的愿望。

  到了2016年,淮南和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新集人的那场热心激情也传来了佳音,盛夏,张锟、赵军磊两位新集人相继与患者初配成功,进入高配、体检等后续工作。高分采样那天,赵军磊一家四口一起从新集赶到血站,赵军磊在抱着不满周岁小女儿的妻子和5岁儿子的鼓励见证下采血的画面特别温馨,他的体检也经历了初检和复检,终于过关了。9月,淮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迎来了第一对“同城生命连号”两人相继连续捐献,其中一个便是与赵军磊同日采样的同事张锟,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也将迎来翘首期盼的第100例捐献者。虽然100这个数字不算大,一般也没啥特别,但在凤毛麟角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在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努力中,那可是一个宝贵难得而幸运的数字。按照中华骨髓库安排的移植计划,若不出意外,这个幸运数正好是赵军磊。淮南市红十字会特地将那张温馨的照片提前传到了省红十字会“审阅”,省红十字会的领导一眼相中喜出望外,淮南这个小伙子多棒、这家人多好,这是全省第100例捐献者优秀的代言者。这个消息工作人员也悄悄含蓄地告诉了赵军磊。他也信心满满地期待着。

  等着、盼着,淮南那对“同城生命连号”捐献日期排上了,可赵军磊的还没有确定,他焦急地一遍遍催问,工作人员也有点耐不住了。可谁也不敢保证。而等来的却是,患者突然终止了移植计划。这让一直满怀期许和欣喜的赵军磊及工作人员都感到意外、遗憾和失落。而不久安徽省第98、99、101例都成为淮南的成功捐献者,唯独赵军磊与第100例失之交臂。

三起三落历经波折幸运再次光顾

  刚从失落中平复的赵军磊,2017年春节前突然又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需要他再度体检,患者可能需要重启移植计划。他忙不迭地从新集冒着大雪急赶市区体检,再次燃起希望的火焰,期待着。可后来又是石沉大海。这次他觉得再也没希望了。

  时光走到了2019年的年底,正忙得不可开交的赵军磊突然再次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再与另一位患者初配成功,需要再进行高配采样、体检。经过一阵惊愕后,他又顺利进行了高分和体检。转眼又到了2020年春节,他盘算着应该在春节过后就能捐献。想到此前的经历,他不免有点担忧和着急,无奈地隔三差五催问着消息。

  可怎么也没想到接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得不全部暂停。赵军磊也不得不按捺住焦急,等待着……这一等,一直等到3月中旬疫情控制平稳,得到中华骨髓库重启移植计划的通知。可又遇到了波折,因此前的体检结果超出了三个月的有效期,需要再次体检。这是他四年来第五次捐献体检。3月30日,终于得来了确切的捐献通知。而这一次也非常奇特和罕见,他和淮南另一位捐献者成为第一对同城同日连号连续捐献者。消息传来,赵军磊感慨万千:“几年的曲折和夙愿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为爱坚守初衷不改

  几年来的为爱奔波周折,虽然历经焦急、期待、失落、劳顿、烦心,但一直没有动摇赵军磊捐献救人的心愿。他说,自己本该像父亲那样治病救人,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痛苦、挽救生命,可阴差阳错改了行,但骨子里还是自幼就受父亲的深深影响。赵军磊的父亲是位军医,退休后闲不住回到老家农村开起了卫生室,还是干一辈子的老本行,治病救人。上大学时,也是受父亲的影响,他学了医。可毕业后他却没有子承父业,为此父亲耿耿于怀。虽然工作不同,但父亲一辈子兢兢业业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和善良仁义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几年来过山车似的经历,不管经过多少身心疲惫、听到多少不同声音,他始终没有放弃,没改初衷。每次一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不顾工作繁忙、路途遥远,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早出晚归辗转到市区进行采血、体检。2016年那个酷暑到市区做捐献体检,他连日的加班劳碌加上空腹、高温和长途奔波,那天差点虚脱。2017年春节前到市区体检,遇到大雪路滑,在凤台二桥他坐的车打滑无法行驶,他带头下车推车前行,还是赶到了市区医院完成了体检,又冒着大雪严寒往回赶。因长期熬夜加班,体检部分指标不合格,他再忙也要逼着自己加强锻炼,保障复检身体过关。

  这次配型成功,家里的氛围发生了改变。为了工作,赵军磊长期熬夜身体已大不如从前,本来十分支持他捐献的爱人也担心犹豫,妹妹则怕他疫情期间捐献可能会降低免疫力,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年过花甲的老母亲,老人总是担忧捐献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伤了元气。赵军磊从旁敲侧击,到正面交锋,再拉上一直坚定支持他的父亲助阵,又请来同事、捐献者张明的母亲出面现身说法,可就是难以打消老人的顾虑,总是不松口。后来他想到搬来了家中的“最高权威”4岁的小女儿出马。这个4年前尚在襁褓中就被抱着陪着爸爸高分采血的孩子可是他爱的见证和最强大的支持。当女儿知道爸爸要去救一个大哥哥当救人的大英雄时,对着手机视频给奶奶“叫起了板”:“爸爸是去救人的大英雄,奶奶您要支持爸爸啊!要不,我就只喜欢爸爸,不喜欢您了!”孩子的自豪、无私和童真、善良打动了老人,老母亲含着热泪答应:“支持,支持!”

敬业顾家两可全

  捐献,免不了要请假,可单位刚刚复工,本就工作忙得一塌糊涂的他,怎么交接,这对工作拼命的赵军磊来说也是不小的难题。临行前他又是半夜加班,把没写完的材料拷贝带走,带着手提电脑,住院期间接着干,不能耽误工作。这是他一贯的工作态度。

  赵军磊在新集二矿党建工作科工作负责宣传。活动、会议、材料等日常工作本就忙不完,但他还特别注重和专研宣传报道,除了写稿、投稿,他还一专多能,会摄像摄影和编辑。白天没时间静下来写稿,只有利用晚上加班。几乎每晚都要忙到十一二点才能回家。别人也说他,你费那么大功夫干嘛。他认为,干了一份工作就应尽力干好做精,不谈什么敬业奉献,而是本分。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都是勤劳努力、踏实能干,一心扑在工作上。几年来,赵军磊获得优秀宣传员、通讯员、先进个人等一串荣誉,他的稿件除月月在本行业权威《中国煤炭报》刊出,还一篇篇被国家、省、市级等重要媒体采用。而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希望他能发挥所长写写自己提供下事迹材料时,他却婉拒了,没啥好写的,平凡的人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事,都是本分。

  工作上辛苦付出的赵军磊,在爱人的眼中也是一个顾家勤快的人。他觉得爱人带着两个孩子十分不易,工作哪怕再忙回到家也悄悄多干点家务,减轻妻子的负担,弥补自己的亏欠。难得的休息时间,他全部用来陪家人、带孩子。自己的辛苦劳顿回家只字不提。

  对于这次捐献,赵军磊总是感慨:“第一次没捐成,虽然不是自己的原因,但也一直内疚,觉得没能有缘挽救那个患者。这次能实现捐献,好像就是命中注定,我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也弥补了心中的遗憾,不付我这么多年的守候和期待。我为那个素不相识的患者兄弟庆幸,也更为自己庆幸。”

  4月9日,赵军磊经过了长达7个小时的采集,上下肢发麻,腰酸背疼,他不敢动弹、不愿喝一口水,坚持采集结束。手捧那袋温热的生命种子,他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愿完成了,不遗憾了。”

20041018181296

20041018182684

20041018183686

20041018184871

20041018190073

  

 
友情链接: 中国红十字会    安徽省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安徽省红十字基金    淮南市人民政府    皖事通办
版权所有:淮南市红十字会
通信地址:洞山中路市财金大厦7楼 电话:0554-6866621 6866625 皖ICP备140089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