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期间毫不犹豫投笔从戎去当兵报国,疫情未散义无反顾去捐“髓”救命,这个22岁小伙令人刮目相看,他就是淮南市第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安徽理工大学学生谢明明。
救人,不需理由
“捐献救人,很正常、很简单的事,没啥,不值得提,你们不需要多问,也没必要宣传。”谢明明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对他来说,捐献,没有理由,他就是这样的人。”谢明明的大学同学这样笃定地说。“一点都不惊奇,发生在他身上,他必定这样做。”谢明明的战友这样毫不意外地说。“我就知道他要去,担心也没用。”谢明明的妈妈这样爱怜地说。这个小伙为啥会是这样呢?
打开这个年轻人短短的22年人生历程,他的阅历和成长,与同龄人大不相同,每一步都是那么坚实、不易,留下深深的足印。
谢明明出生在阜南县一个普通农家,有4个姐姐,他是老小和唯一的男孩。按理说,这个宝贝疙瘩应该是娇生惯养。但在他的身上并没有一点这样的痕迹。5个挨肩的孩子都上学,对于地处阜南县这样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压力不一般,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供养他们读书,明明和姐姐从下都是留守儿童,要靠自己照顾自己。他上初中起就住校,双休日才能骑车回家,和几个同样上学回家的姐姐团聚,姐弟几个互相照应,小院里依然有欢声笑语。父亲说,再难都要供养孩子们读书。后来两个姐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悄悄出去打工挣钱了,而另2个姐姐和明明相继考上大学。这也是全村人的骄傲。如今年过花甲的父亲依然还在外务工。正是父母的艰辛、姐姐的付出、全家的艰苦奋斗,让明明从小就懂得了要努力自强、坚定独立和善良感恩。他一直刻苦努力,品学兼优,从不让父母操心。家里堂屋墙上贴满的整整齐齐的奖状,这是全家人的财富和见证。
2017年6月一个周末,安徽理工大学校园里正在举行毕业季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才读大一的谢明明也凑了上去,听志愿者说可以献血的同时加入中华骨髓库,挽救血液病患者,他没有多想献血采样。他说早就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但不知道到哪采集,这次是碰巧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2017年9月新学期刚开学,才开启大二学业的谢明明毅然决然投笔从戎去参军了。
2019年秋刚从部队又回到安徽理工大学不久的谢明明接到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他很是惊奇,也觉得十分幸运,刚回来就碰上这万里挑一,甚至十万、百万分之一的机遇,救人一命,天大的好事!他二话没说当即答应。接着高分辨采样配型、体检都没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多费心,他一路配合,顺利过关,一切准备就绪,本打算今年春节一过就行捐献。可没想到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捐献不得不暂时中止。这一等就是三个月。待2020年3月中旬疫情得到控制,中华骨髓库通知重启移植计划,谢明明的体检结果超过了时效,需要重新体检。因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谢明明不便来到淮南,为了不耽误时间,他就近独自去了阜阳市的医院再次进行了体检。3月底终于接到了捐献通知,谢明明才长舒了一口气。可此时他才告诉了父母。开始母亲担忧,怕影响他的健康。他就从网上找到很多捐献的知识、视频,给妈妈讲解,打动了妈妈。“孩子从小就懂事、忠厚、热心,决定要去救人做善事俺怎能不支持。”妈妈即疼爱又牵挂也自豪地说。
“答应的事就得做到,何况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别说家人没反对,就是再反对、困难再大,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这是谢明明给工作人员坚定的答案。这也是工作人员最放心的。“看到他第一面,就觉得一定能成”。
大学,班魂标杆
提起谢明明,在大学他前后所在班级的同学可是滔滔不绝。“我是他当兵前班里的同学,我们都是班学习委员,他是班里的灵魂人物,找不到毛病,是我在大学认识的品质最优秀的同学,有这样的好友十分难得,他往那一站就是个正直的人,骨子里就透着正气,就是一个好人。”他的“老”同学邵彤蕊不无自豪和欣喜。“有胆有识有担当,细心热心质朴靠得住......”她新班的同学严鑫这样连珠炮似的评价。
谢明明参军前在原来的班级担任学习委员,回来后又担任新班体育委员,他的人品、素质和人缘让同学们口服心服。班里的事他不声不吭悄悄做,什么事情都谋划好,有板有眼地去极力做好,一点小细节都能坚持做到精致。比如每节课前,他都会默默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从不会遗忘。别人闲麻烦不愿参加的演讲比赛,虽然他自己也不擅长、家乡口音较重,但为了班级荣誉他主动报名花许多功夫去准备。参军回来,发现许多同学不爱运动,他发挥所长,组建班级跑团,带领大家坚持长跑。
平时明明还是个十分细心的暖男,他自己虽然生活很节俭,但去超市购物,会给室友带些喜欢的小零食一起享用,拉近大家的友谊;遇到不愉快的事,大家沉闷或发牢骚,他会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搞几句小幽默,活跃气氛;整个宿舍被他收拾得整整齐齐;他组装电脑首先考虑是配一个静音键盘免得打扰同学;自己的电动车会配一把备用钥匙给同学使用;放假女同学带的行李多,他就主动帮助送站;帮助同学打印实验报告,修理各种物件,那是家常便饭。
他还是个好脾气,从来不给同学发过火,说过什么过重的话,很善解人意,经常乐呵呵地帮助同学沟通协调小矛盾小误会。
从部队回来,重拾丢下两年的学业,开始他有点吃力,他就努力追赶,花比别人更多的功夫,多向老师同学请教,很快学习追上来了,还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没有挂过一科,这也让同学们十分佩服。
当兵,终生无憾
“和你一起进校的同学今年就毕业就业了,而你当兵回来又成了新生,才上大二,可觉得耽误学业和工作呢?”“男儿不当兵是终身遗憾,在部队这两年的历练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在别处学不到的,迟两年毕业、工作一点不遗憾、不后悔。”谈起从军,谢明明至今仍然难掩激动。当兵报国是他从小的向往和心愿。做事有主见的他,大二刚开学看到在大学生中征兵的消息,便按奈不住心中萌动已久的激情,断然报名参加军队选拔,如愿以偿走进了武警湖北总队开启了他新的人生。
在部队,他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吃苦耐劳,事情不做好不罢休,他的训练名列前茅。做事沉稳有主见有条理有担当,还严谨细致认真靠谱,领导会把班里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文化高、字写得漂亮,队里的宣传、黑板报也是他担当。人缘好、脾气好,和新兵老兵都能处得来。在部队第二年他很快变换了角色。带领新兵下连,面对曾经和自己当年相似的新兵,他把自己总结、掌握的经验、技能不厌其烦手把手地交给他们,有空就和新兵谈心唠家常拉近乎,打消他们心中的陌生、隔阂、甚至厌烦、畏惧。一次细心的明明发现列兵小王训练、吃饭和说法都有点异样,他主动找小王聊天,得知小王产生了不想在部队继续呆的念头,他先没张扬,而是一次次找小王谈心,从各个方面分析、开导,更加主动地关心、爱护他,终于打动了小王,小王思想认识有了根本转变,不但没有退兵,还表现的积极乐观、十分优秀。除了日常军事训练,谢明明所在的班承担了湖北武警总队几乎所有大型队列仪仗任务,他良好的形象和素质也展露无异。2018年谢明明被评为优秀义务兵,所在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他所在的队列班还参加了全国军营开放日活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进行了直播。
“我虽然是上完大学去当的兵,比他还大两岁,但谢明明是我们班的骄傲、是我最佩服的战友。”战友谢明荣提起这个巧合姓名只差一字的兄弟至今还很是激动。
2020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谢明明原所在部队被抽调到新建的火神山医院执勤。虽然自己已退伍,但从媒体上看到战友奋战抗疫一线的身影,他心潮澎湃。“要不是未完成学业,我真是舍不得离开部队。不然这次肯定也能去参战。”这次没能到武汉第一线参战,谢明明心理有点遗憾。而此次疫情中同样义无反顾冒着风险去挽救一位他乡患者的生命,这也是一场没有硝烟与死神夺命的战斗,他心理似乎得到了些安慰。
谢明明住院准备期间,他不让任何人陪伴,不愿多添一丝麻烦,除了打针,就是一直呆在病房里看书,伙食点的及其简单,几乎都是廉价的素菜,连医生护士都劝他点些有营养的吃,他总是说,吃饱就行了。捐献当天从早到下午2点采集结束,他也只简单吃点素菜,期间他没有喝一口水,生怕给别人添麻烦和影响采集。
4月9日,经过5个小时采集,那袋从明明身体里分离出来的360毫升鲜红温热的生命种子带着他的满满激情和正气飞驶北京,挽救一位患者的生命。这个特殊的春天这场特别的经历让这个小伙子的青春岁月又多一道靓丽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