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淮南普通女工宫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6个多小时的采集,成功为一在北京住院的白血病女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淮南市2020年第一例、总第24例、安徽省第216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曹芦松、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玉琴、大通区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陈光煚到医院看望慰问。
附件:
普通女工有大爱
淮南第2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宫敏
“啊,我们车间的,宫敏,捐献造血干细胞,真是想不到,太伟大了!”“好人!看她平时总是闷着头干活,有这份担当和勇气,佩服!”近日,在淮南市大通区一个十分普通的民营服饰公司,因为一个普通女工请假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一事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平凡女工爱的坚守
今年41岁的宫敏家住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是附近一家民营企业的普通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一张小课桌大小的工作台上不停地重复熨烫着服饰的小零部件,可谓枯燥、单调、辛苦,不是上厕所基本上不会离开半步。每天从早上八点进厂到晚上七八点下班,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订单多时,加班到晚上九十点也是常态,因为公司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正是花钱的时候,为了能多挣点工资,她基本没有什么休息日,一个月休息一两天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奢侈。
2015年8月的一天,宫敏难得到市区,在地下步行街路过献血屋时,红十字志愿者热情地向她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抽一点点血样就可能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善良的宫敏动了心,白血病对于她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同事家的孩子也曾患这种病,是自家人配上型移植造血干细胞救好的,但以前真的不知道一般人怎么捐献。于是宫敏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爽快地填表、献血、采集捐献血样。
四年后的2019年8月,正在忙碌的宫敏接到了红十字会电话,告知她当初留取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征询她的意见,宫敏这才想起当年那个不经意的举动有了如今奇妙的机缘。她一时懵懂,犹豫了一会又同意了。宫敏说,其实当时她对具体怎么捐献造血干细胞、到底会是什么情况也知道的不多,突如其来的抉择还是不免有点担忧。爱人长期在外打拼,两家4个老人,正上学的孩子,她是家里的顶梁柱,自己可不能有什么不测,不然这个大家真的没办法支撑。
宫敏一面找适当的借口与工友协调换班配合做好捐献前的一道道工作,一面也进一步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当后来得知患者也是一个人在中年、比自己还大几岁的女性时,宫敏下定了决心,要挽救这个姐姐、这个家庭。“我是这全国几百万中找到的唯一一个能救她的人,我不救,这个家就散了。人家有愿意捐的还配不上,我好不容易配上了,不能不捐。”不善言辞的宫敏说的最真实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高分配型、体检都一路过关了,她才告诉爱人。常年在外的爱人猛一听这个从来没有听说和经历过的事情,大吃一惊,当即反对,主要担心伤害宫敏的健康。宫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起了爱人的工作,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知识和流程一一讲给爱人听,见一向做事沉着的宫敏态度坚定,爱人还是同意了:“你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随你吧。”因为捐献要请假,一周不在家,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的她,编了个理由蒙骗了老人,而对自己的父母就轻描淡写地说自己要去献血、快过年了顺便在合肥看看亲戚朋友。她说对待老人不理解的事情说多了反而麻烦。而对19岁的儿子,她一面给儿子讲道理,一面以家长的权威“命令”儿子和自己站在一起。
临近捐献,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去公司给宫敏请假,这下消息瞒不住了。公司负责人有点担忧:“我们公司大都是附近郊区的女工,大家或多或少都认识或沾亲带故的,说什么的可能都会有,会不会影响宫敏捐献的决心?”
“一个普通工人,这个年龄了,干好活、管好家,去出这风头干啥。”“听说要在骨头上打洞抽骨髓,怎么受了,对身体肯定有影响?”“捐这个,估计会给不少钱?”“丢下工作这么多天去冒险为一个不认识的人捐献,工资、奖金都会扣的,这一个月就白干了”……果不其然,公司内外亲朋好友各种声音纷至沓来。期初,大都是不理解的。
我也犹豫过,也曾想过反悔,可都到这份上了,我不能放弃,什么也没有救命值得。本性善良的宫敏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家人眼中的好媳妇好妯娌
结婚二十多年的宫敏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这在农村十分难得。在公婆眼里她是一个大大咧咧啥事都不往心里去的“憨”媳妇。家里日常的柴米油盐各种花销,老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人情往复,还有娘家自己的一双父母,样样需要操,这看似家长里短的小事,可在一个大家庭里不是容易的事,工作繁忙辛苦的宫敏能把这些处理的有条有理,全家上下和和睦睦。“遇事往好处想,往大处想,就都能看开了,不然大家都过的不开心,自己也太累了。我就是这样‘缺心眼’的人。”她的妯娌大嫂方纪芬,也是她的工友,更是一对好姐妹,快人快语的大嫂毫不避讳:“我们家出了个好人,她平时就好,这救人的事更好,再忙我也得去送她陪去捐献!”宫敏启程那天,真的没想到,大嫂和宫敏的另一位好工友孙娟特地请假不仅一同来欢送,还全程陪同她住院捐献。“我们三个是一同进厂的老工友、好朋友,自称‘三剑客’,她做这么大的好事,一个人去,我们不放心、舍不得,工资不要了,我们一起请了假,要陪她好好放松几天顺利捐献,也见证她的义举。”侠义的大嫂直言快语。
工友心中的好师傅好同事
宫敏是2005年公司建立就进来的老员工,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这个流水线上默默地劳作,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可对竞争激烈、质量至上的企业来说,哪一道再小再简单的工序都不简单,宫敏做事和她做人一样的扎实认真,她的工序上下都有流程,哪一点衔接不好,都会影响整个生产流水线。走进宫敏工作的车间,哪怕就短短的几分钟,你便能体会到流水作业的她工作多么重要、认真和辛劳,与人讲话,总是手不离活、眼不离台、脚不离岗。因为你停下一会,前后道工序都会受到影响,你眼睛离开片刻,可能导致产品出问题。这么多年,她的工作上没有出过差错和质量问题,在这个只有立足大小的工作台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没动,她也成了这个工序技术过硬的“元老”级骨干和业务能手。平时不多言多语的她和工友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前后道工序配合默契,对同事也十分友善关照。提起宫敏,负责人金瑞十分赞赏。工友张林是进来才一年的新工,不懂的地方,宫敏耐心热情地交代、帮忙。“宫师傅像个好姐姐”。“我俩是一起来的老员工了,上下工序,这么多年,我们处得像姐妹。她平时就是个好人,这次又要去救人,我们都为她骄傲。”老工友常凤倒是比宫敏还激动。
1月15日,离过年还有9天,数九寒天的合肥下起了大雪,但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却充满着热量,宫敏坚守呵护的那宝贵的生命种子将从自己的滚热的血管里迸发,“飞播”北京,挽救那位患难“姐姐”的生命。“快过年了,祝愿那个姐姐一家能安心过个好年。”采集完,宫敏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因为对方患者比宫敏体重重了不少,需要采集的量较多,采集不是很顺利,机器老是报警,速度不得不放慢,因注射动员剂反应本就腰酸背疼的宫敏一动不敢动,两个胳膊僵直发麻,腿也抽筋,亲人们本想帮她轻轻揉揉按摩下,可宫敏不让碰她一点,咬牙坚持,生怕影响采集。
好友孙娟给宫敏读着患者女儿捎来的感谢信,这两个好姐妹泪如雨下:“救一条命、一个家,这一切都值得。快过年了,祝愿那个姐姐一家能安心过个好年。”宫敏喃喃地说着,眼泪依旧流淌着。大嫂不住地给她擦眼泪。
经过6个多小时的采集到下午2时许终于完成,宫敏十分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