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业务活动 信息公开 社会捐赠 学习园地 公众参与
心系生命 胸怀海洋 记淮南市第4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海洋
时间:2022-01-28 15:55:15     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

  “啊,好久没见到这么大的雪了,还有几天就过年了,瑞雪兆丰年,是个好兆头,我今年就23岁了,二十三猛一蹿,我的生命种子带给那位患者,希望他也能猛一蹿,兄弟,加油,早点康复,新年快乐!”

  1月26日中午,在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淮南市2022年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海洋采集一结束,看到窗外飞舞的大雪,这个虎头虎脑憨厚朴实的小伙子不顾几个小时的采集疲惫,十分惊喜,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心中有爱,播下生命的希望

  2017年11月28日,淮南市红十字会在淮南师范学院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以纪念《献血法》实施20周年。大一新生的王海洋刚满18周岁,正巧到了法定献血年龄,便没有犹豫直接报名捐献。因为献血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父母都是献血者,现在还保持着一年一到两次献血的习惯,看到过他们一打献血证。”受父母影响,王海洋对第一次献血已期盼了许久。“同学,我们是本校红十字志愿者,请了解一下造血干细胞捐献,在献血的同时多留10毫升血样就有可能多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听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校友志愿者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介绍,这个18岁的新生没有多想,当即填表、采集。这让动员的志愿者很意外、也很有成就感,海洋至今还记得,当时那个志愿者对他和同伴们很得意地“炫耀”:“看,怎么样,这个多省事,多干脆,不要口干舌燥地动员!”

  虽然也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型几率像大海捞针似的十分难得,但海洋还是心存希冀,为生命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说不定哪天需要的时候会发芽开花结果。他好像有预感似的希望在他这个“海洋”里能捞到那根宝贵的救命神针。

  大学4年,他一直坚持每年定期献血,期间也几次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即惊喜,又遗憾,一听到说是红十字会的,立马就会想到是不是配型成功的消息,但当对方十分友好细致地询问相关信息、征询他的意见、告知他是回访捐献志愿者情况,请他耐心等待时,他又不免有些失落。但他从未动摇过,坚信自己心中那份爱和坚守会有结果。

  胸中有意,生命的种子终开花

  2021年12月初,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王海洋正在宁波出差。突然又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心中立马又泛起了波浪,想象着是什么结果,这次终于得到了并非回访,而是与患者初配成功的消息,他丝毫没有多想,干净利落地回复“同意!”,并表示希望回到留样所在地和培养他的母校淮南办理捐献事宜。

  海洋从事的是网络工程工作,工作十分繁忙,晚上加班是常态,因工作性质特殊,大多在凌晨别人沉睡的时候工作。但为了能顺利完成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他设法克服困难积极配合。为了能快速做好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他晚上10点多才能抽出时间到医院做核酸检查,利用休息时间匆匆从杭州赶回淮南,又匆匆赶回杭州,不耽误工作。干事麻利果断,绝不拖泥带水,尽量不让工作人员操心。

  很快高分辨配型和体检结果均符合的消息传来,海洋很是欣慰和开心,希望尽快实现捐献。可没想到接着杭州突然爆发了新冠疫情,海洋工作和生活所在的区域属于高风险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得知患者是位加急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海洋不知道有多着急,每天给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询问情况,尤其是患者的情况,生怕耽误了患者救命。“那段时间比我自己生病还着急,眼看着一个岌岌可危的生命伸手就能救到,可就是隔着一张疫情的网,没有办法。”一向做事独立沉稳的海洋变得焦急不安。

  终于,当地的封闭管理解除了,海洋第一时间告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希望尽快安排他捐献。海洋捐献的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很快安排在2022年1月26日。工作人员征求他的意见,他依然没有商量:“就这么定,不要考虑我工作忙,什么也没有救命重要,我会想办法的!”

  善的基因,爱的接力默默传递

  看似偶然的背后都有着必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善良的爷爷奶奶和父母虽然是普通农民,但从小就言传身教海洋要做个好人。父母因在外务工,海洋一出生,就不得不把他交给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抚养。父母虽不在身边,但刚记事海洋就知道年迈慈祥勤劳艰辛的爷爷奶奶对他的爱,对邻里的好,对他的教导。5岁要上学了,海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家乡到父母身边上学。他记得自己刚到城里不习惯、不懂城里的很多规矩,父母带他做公交车,总会教他给老人让座,看到需要让座的,父母就会默默地站起来让出座位。过马路,父母会教他怎么遵守交通规则,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会带着他一起扶一把。看到家门口环卫工大热天地干活,父母会教他送上一杯清水,看到献血车父母带着他登车献血……虽然跟在父母身边只有短短几年,读到五年级,他不得不又回到家乡就读,但跟着父母学的做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让小海洋深深刻在脑海里,心底埋下了善的种子。

  回到家乡,海洋就读的中学离家较远,不得不借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小小的年纪又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在成长的关键阶段,父母无法陪伴,这对海洋是个很大的打击和遗憾。但海洋从小养成了独立、吃苦、远离父母的习惯,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自己独自上学、写作业、料理自己的事情,不认亲戚操劳,不让父母担忧。

  高中时,海洋选择了读职高,本打算学一门技术能尽快工作挣钱。他又不得不到更远的学校,再次离开亲戚家,住校。当时班里很多学生都是像他一样从小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孩子,养成了散漫、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对海洋影响不小,他也感到很迷茫。在读高二、正值青春期时,他遇到了一位难得的好老师,班主任孙老师,给了他很多正确的引导和关爱,改变了海洋的观念,他发奋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

  “当时能坚持努力真的很难,但坚持就能改变命运,在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你,就会看到希望。就像我现在坚持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给患者一次生的希望,也是我在传承别人给我的希望和爱。”说起这些海洋深有感触。

  大学期间,海洋又经历了一段十分难熬的时光,家里亲人接连遭遇不幸,他无能为力,只有担忧、痛苦和压抑。但坚强的海洋不会轻易被打倒,他顶着压力,坚持以长跑释放自己,努力抗压。海洋更是把爱的传递处处释放。他学的专业是网络工程,他变成了同学们专职的电脑专家和义务维修工,同学无论是选配电脑、技术操作、还是维修故障等大大小小有关的问题,只要喊一声“海洋”,他就像一朵浪花随处绽放,没有一句怨言。后来小有名气的海洋“业务范围”又从校内扩展到了校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社区帮居民、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义务修理电脑成了家常便饭。

  细心热心的海洋还是同学的“备忘录”,同学们有啥不清楚、记不住的都爱找海洋,他不厌其烦。看到学校周边养老机构中生活不便的老人,他自发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帮着打扫卫生、给老人剪指甲、唠家常、演节目。大二下半学期,海洋主动报名参加了校援疆计划。“视频里看到新疆孩子渴求的眼睛,就坚定要去帮帮他们。”可惜后来因新冠疫情,援疆计划不得不中止,海洋很是遗憾。

  海洋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单位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和与人为善的言行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喜爱和赞许。

  得知海洋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年前业务繁忙的公司特例给他公假,而且不用红十字会协商发函。

  “他的性格为人处世都和他的名字很相似,他的胸怀像大海,海纳百川,总是为别人牺牲奉献;他的行动像一朵朵浪花,处处给别人带去温润。”这是他大学的一位同学对海洋的评价。

  逆行出征,新年送出最好的礼物

  转眼春节快到了,家在外地的新员工都陆陆续续提前回家过年,与家人圆。而海洋却回到家乡而不能能回家要到合肥住进医院去完成挽救素不相识患者生命的使命。

  1月21日海洋要踏上征途入院,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叮嘱他是否给父母商量下。他坚定地回答:“不需要,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不必要让他们知道担惊受怕,我还要做许多解释工作,不告诉他们。”

  捐献前,工作人员再次郑重征求海洋的意见,要不要请父母来陪陪或探望。他还是淡淡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没啥必要,让他们安心等我回家过年,我不会告诉他们的。

  其实海洋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又长期不在身边,很是牵挂。父母刚从务工的上海回到安徽老家等着海洋回家团员过年。而海洋却告诉父母,自己在外面出差,要回去迟些,还嘱咐父母,出差任务重,顾不上接电话,不要视频,因为他怕父母看到他住在医院的画面。“捐完回家过年,那个患者一家也过个好年,这个虎年过得多有意义。”海洋充满期待和自豪。

  住院期间,海洋对动员剂产生了不适反应,全身酸痛,工作人员告诉他,难受向医护人员及时反映,适当用点药物。可他还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忍一忍就过去了,能扛住,不用药,要保障捐献质量最好的生命种子。”

  1月26日,王海洋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虽然很疲惫,但看到患者给他带来的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他百感交集。得知患者是个有着2个年幼孩子的父亲,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患了急性白血病,正极度悲伤无奈焦急之时,没想到能找到这么合适的配型者,海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很是开心,不善言辞的他看着那袋装着378毫升“生命种子”的沉甸甸血袋,欣慰地说:“兄弟,加油,我把爱传给你,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新的明天!”这是他送给自己和那位患者最好的新年礼物,也是他22岁青春之海最绚丽的浪花和光彩。

22021815533852

22021815534655

22021815535554

22021815540268

22021815541036

22021815541872

22021815542682

22021815543551

22021815544390

22021815545427

  

 
友情链接: 中国红十字会    安徽省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安徽省红十字基金    淮南市人民政府    皖事通办
版权所有:淮南市红十字会
通信地址:洞山中路市财金大厦7楼 电话:0554-6866621 6866625 皖ICP备140089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