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口袋、绳子、磅秤、计算器,快点准备好。”“三轮车拉到这边来!”“不还价不打折不找零。”“看看我家的,可漂亮!”“这袋子我全要了”“不要找了,对我们来说多十块八块无所谓,不能让你们吃亏,我们是来帮扶的。”……
1月15日、周六,在偏远的寿县隐贤镇牌坊村,平时双休日没有一人的村委会门前,热闹非凡,呼喊声、叫卖声、欢笑声,人声鼎沸,搬的搬、抓的抓、称的称、算的算……人头攒动,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这不是赶大集,是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志愿者来购买“爱心鸡”,帮助村民销售自家养殖的鸡鸭,并慰问帮扶户活动。
牌坊村是市红十字会帮扶村,2016年帮扶以来,市红十字会除了想方设法给予帮扶,还在村里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虽然偏远,而志愿者可没少来这里。这里的村民还保留着散养土鸡土鸭的习惯,但他们大都是老弱病残,不便到街上销售。市红十字会每到春节前便组织志愿者来买“爱心鸡鸭”,帮助农户销售,增加他们收入。
因疫情防控要求,此次市红十字会严格控制了人数。40余名志愿者一路奔波2个多小时来到村里,大家顾不上一路劳顿,下车后便忙着搬卸给村里捐的防疫物资和家庭还相对较困难刚刚脱贫的帮扶户慰问物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指挥着大家帮助农户整理搬卸装在三轮车、箩筐里、袋子里的鸡鸭,一只只分开、拴好、系劳、摆好,供大家选购。
“这边称重,登记下。”“你的63斤”“这袋子58斤”“算好账,再对一遍,看好了。”
“这10只不论大小,我全要了,你说多少价,就多少。”中国好人张志敏看到一位年迈的大妈独自一人守着一袋鸡,二话不说干净利落全包了,零钱也不让老人找,乐得大妈满脸笑开了花。
“谁买我家的,我这鸡平时都是在地里野跑的,没逮过,昨晚上笼才抓的,装袋子里,刚才倒出来才发现这3只不行了,可不是病鸡,刚刚还能动呢。”一位大叔看着突然死去的3只鸡很是着急。“大哥别急,我看到了,刚才鸡还动,可能是装多了压的,没事,我全买了。”志愿者刘富东一家三口不管死鸡活鸡公鸡母鸡一口气买了18只。
“我给亲朋好友都带一只,这鸡质量好、又不贵,我们还帮助了脱贫户,一举多得,大家能买的都多买几只。”全国文明家庭、安徽好人、志愿者张明边自己买边不停地帮着宣传动员。他的12只鸡也装满了两口袋。
“我给我们园里老师带,还要把买爱心鸡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淮南好人、红雨伞特教中心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尤校长一下装满了4袋共17只。
新成立的淮河之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胡红等都是淮河中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家长,他们建立服务队的目的就是带着孩子参加公益活动,看到孩子们买爱心鸡的开心,他们也很满意。
3岁的刘书涵看见一只红彤彤漂亮的大公鸡,可乐坏了,缠着“老”志愿者10岁的哥哥刘诗羽和妈妈束颀再买。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新志愿者、11岁的姚乐阳表现的特别积极,跑前忙后帮助别人搬抬沉甸甸的鸡。
“这一只是我的了,我家还有个志愿者、老伴身体不好不能来,她喜欢吃公鸡。”年过花甲的老志愿者兰如刚终于抢到了一只心仪的大公鸡,抱着公鸡笑呵呵的合个影。
“大娘,家里可有了,有的都拉来。”“我带来20多只,没想到一会全卖掉了,家里还有十来只,我去都拉来。”凃大妈很是开心和意外。
“我来迟了,我这鸡谁要呢。”收场时,一位年迈的大娘才颤巍巍地送来自家的鸡。“别急,我都给你带着吧。”“那可好了。我没零钱,还差你十几块钱,这可怎么办?”“不用找了,老人家,您不容易。”忙得还没顾上买鸡的红十字工作人员陈玉琴把老人的8只鸡全部买了。老人一个劲地感谢。
“我家还有两只鸭子,我赶紧回家拿来,可能等等。”“迟了也等你,我包了,家里还有什么能买的,都拿来。”
“村长,村民家里可有其他土特产、农产品能卖的,再通知叫大家拿来,能带走的我们都买掉。”
屋后面,村里找来一口锅,架起柴火,村民帮着杀鸡、烫鸡,志愿者自己动手烧水、退毛、打扫现场,俨然像个“鸡
行”。
市红十字会又见缝插针慰问了帮扶户。
2个多小时,40多名志愿者买了153只鸡,消费了16100余元。市红十字会还给村里带来了志愿者捐赠的15000元防疫物资、给帮扶户2000元的慰问品。满满的爱再次送给这个偏远的乡村,给大家祝福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