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绿”、“冰雪白”、“赤橙红”、“火焰蓝”、“热血赤”,这些最耀眼的色彩,一位30岁的小伙用10载青春奉献将它们绘就成一曲壮美动人的青春之歌。他就是淮南市第89例、淮南消防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志。8月14日,他用“热血红”再燃“火焰蓝”,挽救外省一位5岁患儿的生命。



淬火成钢:“橄榄绿”磨砺成长
王志是淮南山南消防大队的一名久经沙场的“老”战斗员。对他而言,牺牲奉献、救人危难不足为奇。
1995年出生的王志,2015年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应征入伍,成了新疆武警一名战士。刚到新兵连时,艰苦的训练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每天,他练体能、学理论,子夜才能睡下,清晨五点就起床。气温零下一二十度,地上的积雪没过膝盖,寒冷刺骨。冷冰冰的单杠,摸上去几乎能把人的皮肉黏在上面。但为了能尽快炼好体能,当时身体瘦弱的王志横下一条心:必须强训、赶超,决不能落后!每天晚上,在别人进入梦乡时,他缠着班长给他开“小灶”,在班长严苛的监督、纠正下,他踏冰冒雪,一遍又一遍地吊在单杠上。手冻得、练得麻木僵硬,像要炸开,胳膊疼的抬不起来,可他依然咬紧牙关坚持着、坚持着!最长的一次,他在单杠上坚持了46分钟,下来时,手臂已失去知觉,身子已无法站立。可他没有叫苦,继续苦练。班长也被这个倔强的新兵感动。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子拼命的劲头,三个月的新兵连训练结束后,王志荣获了全班唯一一个“优秀士兵”嘉奖。
新兵训练结束后,王志被分配到内卫岗位,算是相对轻松的。可后来新中队组建需要人手时,王志主动报名,到了条件艰苦、责任更大的新队执勤,负责一个特殊地方的护卫,那里除了他执勤的单位,周边没有人烟,不仅条件艰苦,气候也更加恶劣,皑皑白雪,刺骨寒风,几个小时站下来,几乎冻僵。王志丝毫没有后悔和退缩,他依然执着坚守,一心一意守好自己的岗。
也正是在部队这2年的艰苦磨砺,不仅强健了他的体魄,更让他意志坚强、奉献担当、努力向上。


赴汤蹈火:“火焰蓝”诠释责任担当
2017年,王志退伍回到了家乡。如何开启新的人生?看着有的战友做起了生意,有的到外地务工,而王志都不为所动,他依然尚未从军旅生活中走出来,怀念那火热的战斗生活。不久,他看到了一条眼前一亮的消息:淮南消防支队招考消防员。也许在别人觉得消防工作辛苦、危险,而王志觉得消防正是自己部队战斗奉献的延续。他毫不犹豫报名,经过严格的考核,2018年初,他如愿以偿穿上了那身和“橄榄绿”一样自豪灿烂的“赤橙红”、“火焰蓝”,那沉甸甸的责任担子又挑在了肩上,他觉得这才踏实。
入职消防7年多来,他一直是冲锋在前的一线线战斗员,出警大概有六七百起,火灾、车祸、洪水、疫情……哪一次出警不意味着艰难、危险,甚至生死。王志说,这些对于战斗员都是习以为常,顾不上考虑。我们快一步,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一个家庭……
王志刚入职不久就参加一次较大火灾的救援,曹庵镇一家超市起火,他们赶到时火势正凶,他在灭火时,突然超市里储存的白酒发生爆炸,玻璃碎片四处飞溅,锋利的碎片穿透手套和防护服,在他手臂上划开道道伤痕,鲜血直流,他没有停下手中的水枪,等他反应过来时,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如果离爆炸点再近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在高速八公山服务区,一辆大型物流车自燃着火。火速抵达现场的王志和战友发现起火点位于车厢内部,火势正猛。战友在外围喷淋车厢降温,王志则手持水枪深入货厢内部压制火势。货厢里浓烟滚滚,温度极高,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当他逐步清理到货厢中部时,突然一声爆炸声传来,爆炸物贴着他的身体激射而过,他感到一股热浪擦身而过,真是命悬一线,生死瞬间。
这样的危险在每次出警都可能遇到。2020年3月,寿县一家企业发生大火,王志和战友们赶去增援,到现场时,厂房已一片火海,热浪灼人。王志第一个冲进了火场迅速扑救,不知道经历多少艰辛危险,流淌多少汗水,连续奋战了38个小时,大火终于被扑灭。王志和战友们走出火场时,累得几乎迈不开脚步。
消防救援,不仅仅是救火,抗洪抢险同样是第一个冲在前。2020年夏,寿县抗洪抢险任务重大。王志所在大队奉命增援三觉镇,那里的情况十分严峻。王志和战友们乘坐冲锋舟,在洪水中搜寻、救援受灾群众,他和战友们奋战了一天一夜,成功搜救出30多名群众。当把最后一名群众送到安全地带时,王志他们累得瘫坐在地上。
2021年7月,田家庵区发生严重内涝,王志和战友们转战多处抢险、转移被困群众、守护金库安全。
三年抗疫,更少不了“火焰蓝”。
2022年疫情期间,王志和战友们哪里需要,哪里上,打扫隔离点、搬运物资、打扫卫生、消杀环境……从白天一直干到夜里两三点,整整三个月没有回家。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消防员。除了各种灾害等抢险救援,群众身边发生的各种意外困难,人们也往往向消防求助,王志和战友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排忧解难,安抚群众,危险留给自己,安稳让给群众。








传承呵护:爱与责谱写老兵新传
消防战斗员不仅考验的是英勇无畏,更需要的是娴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临危不乱、智勇善战的能力。作为队里的老战斗员,王志在日常训练中,毫无保留地手把手带教新兵,不厌其烦地讲解技术要领、装备性能和操作要点,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直到新兵们完全掌握为止。年轻的新兵出现各种苦恼和情绪问题,他会像老大哥般开导、抚慰。每次出警,路上王志都会叮嘱新兵注意事项。而在救援现场,王志总是一边自己冲在前,把新兵护在身后,一边大喊警示大家注意火势、注意安全、如何处置……用自己的行动为新兵树立榜样。
王志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还是单位志愿服务队伍的骨干成员,无偿献血、关爱儿童、慰问孤寡老人、文明创建……在这些活动中,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个星期天食堂大厨休息,王志没有出勤任务就主动到食堂当起了“大厨”。
凭借着优异的表现,王志受到了支队嘉奖,获得优秀消防员称号,还和战友一道在全市消防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一的佳绩。



捐“髓”救命:“热血红”“火焰蓝”合奏生命接力
2022年3月,市红十字会在市消防支队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得知只要多留取10毫升的血样,就为血液病患者多留一份救命的希望时,王志默默伸出胳膊,献血、留样。早就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重要意义的他一直没有机会留取血样,这下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为需要的生命留下一束光。
2025年7月,王志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和一名5岁患儿初配成功。在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时,王志像接到出警命令一样,立马答应,时刻准备着。因患儿病情反复不定,后续工作一时难以确定,王志十分牵挂患儿,希望自己能尽快为孩子点燃生命的希望。7月底,王志突然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因患儿病情变化,需要他加急做好高分辨采样配型和体检等捐献前各项准备。一切顺利后,中华骨髓库立即确定了捐献时间。而王志没有任何怨言和犹豫,他总是一句话:“救孩子的命要紧!我会向队里报告好。”
开始,新婚不久的爱人不免担忧,王志耐心开导,给她讲和看了许多捐献者的故事,“好不容易才配上型,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捐献,假如是我们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王志的坚持和爱心感动了爱人,得到了她的支持。
为了不让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他的父亲再为此担心,王志只能善意地隐瞒。
他在住院准备捐献期间,忍受着注射动员剂带来的身体不适,给患儿信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鼓励信,勉励孩子不要怕,有叔叔帮着打坏蛋,要坚强勇敢,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捐献采集过程中,当志愿者给他读着患儿家长捎来的感谢信时,这位面对各种艰难危险从不掉泪的钢铁战士眼含热泪。
8月14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一个小生命来说,是重生的吉日,王志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用炙热的火焰蓝、热血红点燃远方患儿的生命之光。
从大漠雪域保家卫国,到冲锋陷阵抢险救灾,再到慷慨赴难捐献“生命的种子”,不善多言的王志始终心怀赤爱之心,肩扛责任担当,努力发光发热,用行动把多元的青春色彩调和得如此壮美,将平凡的人生意义演绎得如此动人,默默描绘着自己的青春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