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的淬火成钢,到警营的执着坚守,再到生活中的爱心绵延,徐跃用28年的行动,深刻诠释着奉献与担当的厚重内涵。7月22日,他又在一场特殊的“生死战场”,以捐献宝贵的“生命种子”挽救外省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军旅岁月,铸就坚毅品格与卓越功勋
徐跃的人生经历,每一步都是坚定的步伐和深深的付出。1997年,刚满18岁的徐跃,怀揣着对军旅生涯的无限憧憬与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毅然投身绿色军营,开启了他的热血征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徐跃所在的部队接到抗洪抢险的命令后,他和战友们奔赴抗洪一线,承担守住长江大堤最艰巨、重大的任务。在和县长江大堤,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不知疲倦地奋力搬运沙袋,筑牢大坝。面对汹涌的洪峰,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用年轻坚毅的身躯筑起摧不垮的堤坝。洪水如猛兽般一次次咆哮着扑来,疯狂地扑打着他们,徐跃紧咬牙关,双脚稳稳地扎在泥水中,他和战友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有一个执念:死守住长江大堤,不让百姓受灾。徐跃始终冲锋在前,他瘦小的身影格外醒目。白天或风吹雨打,或烈日蒸烤,夜晚蚊虫肆意叮咬,挑灯夜战,整天满身泥水,浑身湿透......经过38天披星戴月、艰苦卓绝的严防死守,他们用血肉之躯战胜了洪魔。临别,当地百姓满眼热泪追着军车送别的画面至今他都历历在目。徐跃感慨到:“通过这件事,自己深深体会到,为老百姓真心实意做事,百姓真把你记在心上。不管是当兵,还是当警察,都是身上责任重大,都要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做事。”
凭借在抗洪抢险中的英勇表现和突出贡献,徐跃荣获优秀士兵称号。他也因在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光荣入党。
2003-2004年,徐跃在军校深造期间带队参加辽宁地区的演习比武。在训练场上,他带领队员刻苦训练,耐心指导队员的每一项动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极力鼓舞大家的士气。赛场上,他冷静指挥,带领队伍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队员们在他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奋勇拼搏,最终连续两年取得优异成绩,他也因此两次荣立三等功。

警营生涯,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徐跃踏入公安系统,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从部队到公安,身份虽变,但他一生正气、担当奉献的初心从未改变。
在看守所,面对各种在押的犯人,他用真诚的善意感化、打动他们,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家里遇到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接受管教。在基层派出所,他用真心真情服务的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徐跃在凤台县城关派出所工作的一个夏天,正值酷暑。一天中午,徐跃和同事正在街头巡逻,烈日当头,汗如雨下。徐跃敏锐地发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摇摇晃晃地走着。他心中一惊,凭借职业敏感,立刻意识到小孩可能是走失的。“坏了,哪家小孩走丢了!”他焦急地大喊。可周围没有应答、也没人寻找。担心孩子中暑,徐跃赶忙将孩子抱到警务室,给孩子喝水、降温。他和颜悦色地询问孩子情况。可孩子懵懵懂懂,根本说不清楚。徐跃一边迅速安排同事查看周边监控,试图寻找孩子的来路;一边顶着烈日,挥汗如雨,沿着孩子出现的方向挨家挨户走访,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孩子的父母此刻肯定心急如焚,一定要尽快找到他们。徐跃从中午一直找到下午四五点,终于联系上了孩子的家长。原来,家长午睡时睡得太沉,孩子提前醒来后自己跑了出去。直到睡醒发现孩子不见,家长才慌了神,急忙出门寻找。接到徐跃的电话,家长激动得声音颤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赶到警务室后,家长拉着徐跃的手,千恩万谢。徐跃只是善意地叮嘱家长,今后可要小心,看好孩子。
徐跃目前负责的辖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许多独居老人。一天晚上十点多,值班的徐跃突然接到报警电话,报警人焦急万分:称自己身在外地,家中独居的父亲找不到了,请求警方帮忙。徐跃一边安慰报警人,一边安排警务查找,一边调取老人居所附近的监控视频,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一帧一帧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徐跃的眼睛布满血丝,可他始终全神贯注紧盯屏幕。终于,他在密密麻麻的监控画面中发现了老人的踪迹。他立刻循着轨迹寻找,最终在一条偏僻的水沟边找到了老人。此时,老人趴在水沟里,意识不清,情况十分危急,徐跃立即实施紧急救助,老人才转危为安。如果不是徐跃坚持不懈地寻找,如果再晚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事情对于徐跃来说,并非一次。2023年的一个傍晚,一对夫妻神色慌张地来到派出所报警,说上学的孩子放学没有回家,四处寻找没有找到,十分担忧,怀疑孩子走失了。徐跃深知孩子走失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他迅速安抚夫妻二人的情绪,让他们先别着急,立马调取周边监控,在海量的监控视频中仔细搜寻数小时,终于在学校门口附近的一处监控中看到了孩子的身影。可奇怪的是,在其他监控点,却始终没有再发现孩子的踪迹。孩子究竟去哪了?此时已到夜里十一二点,连续工作了五六个小时的徐跃,虽然十分疲惫,但却愈发清醒。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念,决定去孩子影像丢失的周边实地寻找。他打着手电筒,在黑暗中一处一处仔细搜寻。终于,在一处废弃的养鸡棚里,他发现了玩累后已熟睡的孩子。
新冠疫情期间,徐跃更是勇挑重担。在辖区疫苗接种点,他全力维护现场秩序,确保疫苗接种工作有序、顺利、高效开展。他还承担为封控社区危重病人送药上门的艰巨任务,他手提装满药品的袋子穿梭在大街小巷,敲响一扇扇紧闭的门。每一次将药品送到病人手中,看到病人和家属感激的眼神,他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无比值得。
从警期间,徐跃经历了数不胜数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群众眼中,这些都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他始终牢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信念,并努力践行着。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徐跃先后获得市公安系统岗位标兵、嘉奖、优秀共产党员和集体三等功等荣誉。而他却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最开心的事,还是穿着警服走在路上,群众能微笑着跟你点头示意,这是群众对你的认可。”这简单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追求,他永远把人民群众刻在心里,群众的认可就是他最大的动力和荣誉。






爱心延伸,用热血善举传递生命温暖
徐跃的爱心善举不仅体现在工作中,生活里亦是如此。在部队期间,刚满18岁的他就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用热血传递生命。转业后,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依然坚持每年一次无偿献血,从未间断。2020年4月,在一次献血中,听到红十字志愿者介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徐跃觉得又能多一份救人的机会,便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5年后的2025年6月的一天,徐跃突然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的血样一名患者初配成功,征询他的意见,工作繁忙的他,没有丝毫多想和推诿,坚定说:“需要我做什么,我都配合。”他向上级报备后,利用半天休息时间,开车几十公里赶到市区定点医院完成高分辨率匹配采样和体检。
基层派出所工作十分繁忙,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平时徐跃难得休息,家里上有老人,下有2个孩子,他都没时间顾及。为了不给家里再添麻烦,免得父母和爱人担心,顺利完成捐献,他一直瞒着家人,打算以出差为借口悄悄完成捐献。他说:“我平时工作忙,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事情,家里人一直都为我担心。这次捐献也不想给他们增加心里负担,待我捐献后,健健康康地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就安心了。”
得知患者是一位比自己小了整整20岁的青年,徐跃十分同情,他说就像自己的孩子,患这样的病,哪个家庭、哪个家长不心疼、不着急!虽然我年龄偏大了一点,捐献可能付出的要更多一些,但能救活一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多有意义!救人危难是人民警察和一名党员刻在骨子里的责任。
7月22日,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徐跃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为那位不幸而有幸的小伙送去了284毫升“生命的种子”,重燃他的生命之光。


从18岁青春少年参军报国、开始献血,到1998年抗洪抢险奋不顾身搏击38天,到如今快48岁的中年,用宝贵的生命火种去挽救一位青年的生命,“8”这个数字好像与徐跃有缘,见证着他战斗、奉献的足迹。从军营到警营,无论是在保家卫国的军旅生涯,还是在守护一方平安的警察岗位,或是在平日的善心义举,他始终坚守一位老兵、党员、警察的初心,尽力用真情行动书写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篇章。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