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是最幸运最浪漫的事”

——淮南市第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许梓强完成捐献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2023-03-06 11:39:23

    对于一个20岁的大三学生,最幸运最浪漫的事是什么?是象牙塔里的宝贵幸福时光,是与同学恋人花前月下散步聊天......而对于安徽理工大学大三学生许梓强来说,是用自己的“生命之源”挽救陌生人的生命。

    3月3日,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到来之际,许梓强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时,不仅掷地有声地再次重述他那句配型成功时撂出的振聋发聩的话:“捐献即使对自己有什么伤害,但能救人一命,哪怕自己少活几年又怎样!值得!”更说出了:“能救人一命,是最幸运最浪漫的事。”这哪像个20岁的稚嫩学生的话和行!

    他也成为淮南市第59例、安徽理工大学第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目前淮南市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救人一命,哪怕少活几年又如何!”

    2021年的3月,正是一年好时节,安徽理工大学校园内一如既往地掀起奉献爱心的志愿服务高潮,该校两支大学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响应淮南市红十字会“爱在春天志愿服务季”倡议,利用周末,联合在校园开展“捐献生命的礼物——安理学子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看到献血车前排起的长队,路过的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的大一学生许梓强也加入了队伍中。从志愿者的介绍中,他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虽然是第一次献血,第一次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但从志愿者的宣讲中了解到捐献救人的意义,许梓强没有丝毫犹豫献血、留取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捐献志愿者,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去挽救生命。

    巧合的是,在这同一场活动中留取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的校友瞿耀、谷恒相继在2022年9月完成捐献。学校接连不断的校友成功捐献,许梓强都很关注,也期待着幸运的到来。

    2022年11月中旬,许梓强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他是否愿意继续捐献。许梓强同样淡定自如地回答:“行!”当即与工作人员约定了周末去进行高分辨配型采样检测。结果高配成功。接着12月捐献前体检,正巧见到了次日就要去合肥捐献的校友冯魏,两人互相交流、鼓励,也更坚定了许梓强捐献的信心和期待。寒假里,虽然他新冠感染后身体虚弱但一直期待着通知捐献的好消息。直到2023年的开学他才等到了准备捐献的通知,心里的牵挂总算可以放下了。

   真是巧合,许梓强的捐献时间也是3月,和两年前他留样的时间差不多。捐献前,市红十字会照例要与捐献志愿者见面再沟通再征询他的意见,可令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一见面,眼前这位说活不多、声音不大的小伙子语出惊人:“我了解过了,捐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对自己有什么伤害,但能救人一命,哪怕自己少活几年又怎样!值得!”着实令人惊讶、赞叹。

“做个好人,是长辈的言传身教。”

    提起自己的成长和家庭的影响,一直不愿多说话的梓强这下打开了话匣:“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做个好人,是长辈的言传身教”。

    为了谋生,从小父母和他在一起的不多,爸爸也没有和他说什么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但他记得爸爸深夜里救起摔倒在农田里生命垂危的老人,老人一家来给爸爸送锦旗的那一幕,爱的种子也在他心里生根。

    妈妈曾经多次和他说过他最敬佩的一个舅舅的故事,在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的艰难岁月,舅舅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悉心照顾了几个月。亲戚家一个小女孩被父母抛弃,也是舅舅收养了孩子,像亲生的孩子一样抚养。

    长辈不知不觉的言传身教是对他最好的教育和培养。小梓强从小就知道怜悯弱小,助人为乐。爱的种子不断成长壮大。 

    一进大学校门,爱好武术、初中曾经练过散打的许梓强就加入了校散打协会,毫不保留地热心带教爱好散打的同学。

    在宿舍,他是最活跃的一个,不仅学习上经常把自己的钻研成果给大家分享,还带动室友养成了每天早起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对于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梓强开始并没有告诉家人。直到确定要去捐献他才告诉父母。爸爸十分支持,鼓励他、叮嘱他要好好保重身体,顺利完成捐献。而妈妈因不了解捐献是怎么回事,起初很担心他的身体,待他特意请一位做军医的舅舅详细专业地给妈妈介绍后,妈妈也理解、支持了。

    梓强很淡然坚定地说:“我爸妈不会不同意,即使他们不同意,我也要不会动摇,一定去捐献。”

    这就是有爱善良的一家人的默契。

“为了学习,再苦再难无所谓。”

    梓强还不记事的时候,父母就外出务工了,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从读初中开始就到离家较远的学校独立住校,一直到考取大学。这也养成了他独立自主、坚韧执着的性格,大事小情几乎都是自己拿主意,一般不让长辈操心,学习上他一直十分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 

    到了大学,在同学、室友的眼中,许梓强同样是一个刻苦用工、学习能力强、不达目标不罢休、执着到底的人。为了实现目标,他能排除一切干扰。在别人抱着手机玩游戏的时候,许梓强能连续几个通宵学习。每到考试前,细心又热心的他总是认真地分析、总结,整理出学习笔记,画出重点难点,提出解题思路,分享给同学。

    大二的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提升写作和研究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梓强已经先人一步主动找到老师要求进行课题论文写作。由于选取的课题并非本专业,他想方设法寻找指导老师,说服老师,废寝忘食查找资料,通宵达旦学习吸收知识,经过整整一个学期的努力,在大三上半学期就独立完成了自己的首篇学术论文,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

    有同学和他开玩笑:“又不是高考,那么辛苦玩命干嘛!”

    梓强认为:“为了学习,为了达到目标,再苦再累无所谓,付出总有收获。”

    因表现优秀,许梓强大二就获得校级奖学金,更光荣入党。

    得知许梓强要请假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素不相识的患者生命,同学们表示吃惊、赞叹,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他说过。

“救人一命,是最幸运浪漫的事!”

    得知患者是一个1990年生的青年,应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个大家庭的顶梁柱,为了给患者更多的精神鼓励,从来没有给任何人写过信的许梓强在捐献前就苦思冥想给陌生的患者写了一封情真意切、又铿锵有力的信。他先在手机上打出来,字斟句酌,一遍遍修改,然后又工工整整誊抄到一张粉红色的纸上,再发给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审阅”,犹如写论文般劳神费心认真慎重。为了避讳空话虚话,打动患者,信中他一一列举了身边几个例子,从自己患晚期癌症3年的奶奶和患白血病的室友的老师如何面对重病乐观顽强地活下来,从自己小的时候受伤如何坚强地挺过来如今身体健硕,循循善诱开导患者要乐观坚强地面对,一定会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当我知道你是一个比我大十几岁的大哥哥时,我就坚定一定要救你!我俩有缘......如果你非要回报我的话,那最好、也是唯一回报的东西,就是你生命的延续,好好地活着!这个世界总有你爱的人,只有好好地活着才能更好地爱他们。无论为了谁,你一定、一定要活下去!”俨然是一位大哥哥对小弟弟的开导、鼓励、嘱咐、期待和厚爱。

    3月3日,许梓强在捐献采集中也收到了患者捎来的感谢信,躺在采集床上两只胳膊插着采集针管,不便看,听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他读,他强撑着身子昂起头来想看看那字迹那内容,听说患者是患病不久就与他配型成功,而且患者有一个一周多岁的女儿,又即将迎来二宝,是不幸中的万幸,难得一笑的梓强开心地笑了。

    4个小时的采集,虽然十分疲惫,但拔掉针头,梓强捧着那袋装着自己捐出的324毫升的生命种子,看着它即将踏上传递生命的旅程,他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面对记者的镜头,他又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一句语出惊人的话:“能救人一命,是最幸运、最浪漫的事,也是我活了20年最该做、最有意义的事。”

    “学雷锋纪念日就到了,这也算是我学雷锋的一点行动吧。”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