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赤诚的爱为生命助力加油

——记淮南市红十字会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2023-01-13 12:01:27

    一摞摞红彤彤的捐献证书、一堆堆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一排排金光闪闪的奖杯、一串串令人震惊的数据,这是这群普普通通的人4年来用心血和真情奉献的见证。他们是我们身边再平凡不过的人,却一直用自己的鲜血和大爱努力延续着更多人的生命。他们就是淮南市红十字会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

 

    2018年11月,在普通公交司机葛永、普通矿工郝米尔等志愿者牵头下一帮来自各行各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申请成立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4年来,这支普普通通的志愿者队伍由小壮大,用他们炙热的真情、朴实的行动、无私的奉献创造了一串串生命奇迹,抒写了一篇篇动人的故事,队员从起初的几个人壮大到60多人,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00余场次,20余名身体符合的志愿者长期坚持献血,截止到2022年底,队员捐献血小板420人次、840个治疗量,献全血近10000ml,总计献血量17.8万毫升,27名队员办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20名队员留取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队员自发捐款捐物13万元,帮扶群众2000余人,动员服务了5000多人次献血,服务群众近9万人次,总服务时长1.8万余小时。队员中20余人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银铜奖、其中1人3次获得金奖、4人获得2次金奖,5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3人获获全省无偿献血公益之星和提名,4人获淮南好人,2人获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30余人次获市红十字会表彰。

 

他们是无私无畏的“三献”志愿者

    为急需救助的生命助力加油,是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队名的由来。服务队建立之时,队员们就用集体献血的方式庆祝,长期坚持定时献血成为服务队雷打不动的固定活动。队里有个不成文的入队条件和队规,加入的队员必须是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角膜器官的志愿者,队员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条件,符合献血的坚持献血,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留取捐献血样,不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就加入捐献遗体角膜器官志愿者,三项都符合的就成为“三献”志愿者。符合献血的队员们半个月一次结伴到血站捐献血小板。别说半个月一次,半年一次献血许多人也不愿意或接受不了。队员们把定期献血作为必办的事情,再忙都会想方设法抽空去完成捐献,躺在采集床上他们互相加油鼓励,每个人的胳膊上都排满一串密密麻麻的针眼,这是他们爱的象征和见证。他们说就像定好的生物钟到献血的时间不去献就放不下、不舒服。20余名身体符合的志愿者长期坚持献血,截止到2022年底,队员捐献血小板420人次、840个治疗量,献全血近10000ml,总计献血量17.8万毫升,其中年过半百的队员毛树琴献血123次、46600毫升,3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这也是全国无偿献血最高奖。队长葛永虽因一段时间血压高,不能献血,但截止到2022年底也献血77次、30800毫升。还有20名队员留取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27名队员办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身患晚期癌症的队员贺明,靠顽强的毅力坚持要跑完100场马拉松、并一路宣传抗癌和生命的意义,被誉为“跑马抗癌明星”,2020年因疫情中断了奔跑,不久已跑了60多场马拉松的他不幸去世,捐献了唯一未被癌细胞破坏的角膜,光照后人。队员们含泪为贺明送别,同时也坚定了作为“三献”志愿者的决心和信心。

 

    以老带新,老队员用行动感召新队员,是这支队伍的光荣传统,新队员进队,队长和老队员便带着他们一起去血站献血,然后再到红十字会办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看到老队员们熟练自然、谈笑风生地趟下献血,看到队员们那一打打的捐献证书,新志愿者很受感动,这就是给新队员无声而最好的示范和感召。于是老队员带领新队员办理“三献”,就成了新队员入队的特定仪式。有的队员还动员了家人加入,有夫妻一同登记“三献”,有父母带着孩子一起献血,有的把献血作为家庭成员生日和孩子成人的庆祝仪式。

    除了固定献血,应急献血也是他们随时的使命。经常半夜三更或节假日接到血站或市民的求助,有急症患者急需救命输血,缺血小板或其他成分血或全血,队员们接到通知不顾一切尽快赶到血站献血。随着队伍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自己找到服务队,队长在群里一声召唤,符合条件的队员们纷纷报名,及时出手救人,应急献血成了他们的常态。2021年7月,宋女士的孩子因患急性白血病急需输血小板保命,血库告急,而家人和亲属也没有符合捐献血小板的,情急之中便找到队长葛永,一声召唤,符合条件的队员排班先后捐献了14个单位的血小板。

    动员更多的市民加入“三献”队伍是他们一项重要的活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参与“三献”,服务队在宣传上真是想尽办法、不惜余力。双休日、节假日,他们趁着公共场所人流量大,或放弃难得的休息,或放下自己的事务,或调班换班,集结开展宣传活动,从公园到商业街,到火车站,到体育场,到环山路,凡是人多的地方能去的都去,他们举着宣传牌拎着宣传彩页徒步宣传,向市民不厌其烦介绍“三献”的意义、捐献知识和流程,全靠两条腿、一张嘴,从早到晚,一路下来十几个小时,几十公里,累了就在街旁路边席地休息一会,渴了饿了就靠自带的水和干粮,每个人都口干舌燥、精疲力尽,盛夏满身汗水,寒冬冻的哆嗦,但他们的脚步没有停过。一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白眼、嘲讽、拒绝,但也有不少市民支持、赞许,并当即加入志愿者队伍,这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和回报。队员们还深入社区和偏远的乡镇集市等宣传,在他们的努力下,服务队和市马拉松协会连续3年举办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一些偏远乡镇村民和敬老院里的老人接受并参加了“三献”,其中7位老人委托队员们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市红十字会的每场有关“三献”活动现场,也都少不了他们忙碌的身影。每次淮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启程赴捐,服务队都尽量派志愿者轮流来交流、相送,并自带慰问品到省立医院看望陪伴慰问捐献者。 

 

 

他们是传递爱的使者

    让每个人的生命都能活得更快乐幸福精彩灿烂这是队员们的初衷和心愿。除了“三献”,生命关怀、弱势群体帮扶也是服务队的重要活动。队员们约定每两周到一所偏远乡镇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走进敬老院更不能少,几年来他们从凤台到潘集、大通、谢家集、田家庵……队员们走进了20多家乡镇敬老院、养老院、市麻风病院等特殊机构,自发捐款捐物想方设法给老人送去各种礼物,还自带食材给老人包饺子、包粽子、包包子、做糖饼,给老人理发、修指甲、测血压、演节目、过集体生日,陪伴老人欢度节日,有的敬老院队员们去了多次,老人们把他们当成亲人,隔段时间相见,老人会拉着他们的手抱着他们舍不得分开。

    队长葛永是位普通公交司机,酷暑盛夏,行驶在路上,他深刻体会到公交司机、交警、环卫工人等一线战高温工作人员的辛苦,每年酷暑期间服务队都会组织开展“酷暑送清凉”活动,队员们筹齐捐款,买来清凉油、十滴水、人丹、毛巾、矿泉水、西瓜等防暑降温物品装成一袋袋爱心包,冒着高温顶着烈日沿路一一送给环卫工、交警,在公交站台等候送给公交司机。清凉又暖心的爱心包温暖了多少战高温工作人员的心。

    特殊人群关怀帮扶也是队员倾情付出许多的活动。队员们隔三差五自愿捐款,你30、他50、我100......在队群里筹集活动资金,筹够一次活动款项,大家就结伴去看望贫困家庭的学生、大病患者、孤独症儿童、家庭困难的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到医院探望“义丐谢傻子”等。淮望社区残疾贫困家庭吴宝宝、家庭困难的遗体器官捐献者陈远波的家属、生活困难的残疾志愿者陈士全、关店镇的几位抗美援朝老战士、红雨伞特教中心的孩子们等都是服务队经常固定帮扶慰问关爱的对象。4年来,队员们自发自愿捐款捐物13万元,帮扶群众2000余人。

 

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勇士

    2020及2022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服务队第一时间组织队员捐款,队员们第一时间主动到所在社区要任务,站到社区防疫的第一线,日夜轮班值守,负责出入社区人员车辆查验、测量体温、防疫知识宣传、环境卫生清扫消毒等防疫工作。队长葛永和队员胡学成在一个社区,几乎承包了所在小区门岗的日夜值守,两年他们坚守了近2个月。张锐、尹如海夫妇2022年抗疫先在社区服务,银杏苑隔离点启用后急需24小时服务、实现闭环管理不能回家的志愿者,他们又一同主动报名转战到隔离点,但两个人在不同的岗位,很难相见,工作期间防护服包得严严的,也互相看不出谁,只有每天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夫妻俩才能视频,报个平安,他们战斗了近一个月才回到家团聚。队员蔡金铃在社区门岗值守服务到解封。

    当然服务队还忘不了自己的“老本行”——献血,他们深知疫情期间采血更困难,血库更缺血。2020年抗疫期间当时各地都急缺血液,尤其是武汉。葛永带头带领队员3次献血支援武汉。2022年淮南抗疫跨度时间长,血站缺血更为严重,服务队先后17次组织队员80多人次参加献血。

    2020年疫情刚过,淮南市又遭遇严重的汛情,队员们再次组织捐款捐物,顶风冒雨踏着泥泞到淮河大堤慰问一线防汛人员。

    需要我们上的,我们会尽力,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这些连热血都持续不断奉献他人的队员们把生命的意义理解得更别有深意。 

    4年多来,他们奔走、忙碌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公益机构,宣传动员,嘘寒问暖,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奉献热血,奏响好声音,倡导新风尚,传递正能量,尽自己所能,以浓浓的爱让更多的生命接力绽放更美丽的光芒。